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
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奥动电吧纯电动汽车换电站,不少出租车前来“换电”,由于全程机械化操作,整个过程仅需3分钟。
这样一个换电站每天可以为400多辆车提供“换电”服务。在刚刚完成“换电”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手机上可以看到,本次“换电”共花费53.2元,续航里程250公里左右,差不多可用一整天。这位司机表示,“换电”模式比家用充电桩费用略高,但比燃油车要低不少。
换电,即为电动汽车更换动力电池。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主要有3条技术路线:一是传导充电,采用插枪方式;二是无线充电;三是换电,其中主流方式是充电桩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各类充电桩130万个,但换电站只有449座。
与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最大优点就是更加高效和快捷。今年5月份,换电站作为新型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换电模式也迎来了发展新局面。
工信部已明确支持换电模式发展。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下一步将加快发布。他强调,下一步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使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并将在北京、海南等地试点推广。
企业方面也不断有新进展。7月24日,有报道称,蔚来汽车正在规划成立一个电池资产管理公司,推动车电分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BaaS(Battery as a Service,电池即服务)产品。
7月27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和北汽新能源将持续在换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并率先试点车电分离,力争在2021年6月底前,合作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0000台换电车辆。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经过多年努力,北汽集团在整车技术、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方面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技术体系,特别是在换电领域,北汽集团深耕多年,投放了近2万辆换电出租车。国网电动汽车公司与北汽集团合作后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国内首次大规模推出运营裸车销售加电池租赁商业模式。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换电模式发展面临建设成本高、标准不统一、盈利难等问题,现大多在出租车、网约车层面尝试。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投入属于重资产投入,在发展初期很难盈利。”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认为,对充电运营商来说,先期皆以投入为主,后期随着一些桩企的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和稳定,盈利模式也会逐渐成熟。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充换电网络建设已具备较好基础,但一些问卷调查显示,充换电的便利性仍是制约用户购买和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